close

   【文/希平方提供】

(影音內容建議利用Firefox、Google Chrome流覽器,方能觀賞最佳內容)

伊波拉病毒肆虐,造成全球恐慌,根據世界衛生組織(WHO)統計,截至 10 月 19 日,已有 9936 個病例,其中造成 4877 人死亡。面對致命敵人,所有人都必須了解「伊波拉」到底是什麼?

 

伊波拉其實包含五種不同病毒,分別是邦地布優、薩伊、雷斯頓、蘇丹、以及象牙海岸。先前在幾內亞境內爆發的疫情屬於最致命的種類--薩伊。薩伊病毒種能有高達百分之九十的致死率。

伊波拉病毒最早於 1976 年在蘇丹及剛果共和國爆發。當時剛果共和國的疫情發生在伊波拉河附近,因此得其名。記錄中最致命的一場疫情爆發也是在 1995 年的剛果共和國,當時死亡率高達百分之八十一。

 

伊波拉病毒在果蝠、黑猩猩、猴子、以及豪豬體內被發現,這些受感染的哺乳類動物接著經由體液、血液、以及器官的近距離接觸,透過受傷的皮膚或粘膜傳給人類。如果某人在感染後幸運存活,他仍能在高達七週後透過精液傳播疾病。

伊波拉最初的症狀有:突然高燒、虛弱、肌肉疼痛、頭痛、以及喉嚨痛,且會迅速惡化,帶來嘔吐、腹瀉、起疹子、以及腎功能和肝功能損害,更有體內和體外出血的狀況。伊波拉疾病有二到二十一天的潛伏期。

 

因為人體目前沒有伊波拉抗體,美國正積極地研發相關疫苗,近日也有疫苗試驗的正面結果傳出,期望這波病毒攻勢能藉此擋下,降低死亡率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金學堂英語 的頭像
    金學堂英語

    金學堂英語的部落格

    金學堂英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