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4/05/23
五月十七、十八日十二年國教會考首次登場,歷史性的時刻宣告新的教育時代來臨,分數與落點不再決定孩子的前途,五個就要發生的改變和應對,父母不可不知。
十二年國教真的來了!
第一屆的國中九年級生,五月十七、十八日參加第一次舉辦的教育會考。這是台灣歷史上,十二年國教的第一代「會考小孩」。
現在正為十二年國教焦慮的父母們,百分之百都是「聯考世代」的產物。共同經歷過分分計較,垂直排序,差一分差一個志願和前途的競爭環境。 十二年國教改變了升學的遊戲規則,少子化的推波助瀾,學校供過於求的生態,即將大幅翻轉升學和競爭的典範。
學生愈來愈少、但學校愈來愈多;升學方式變革,更讓所有舊經驗快速被淘汰。
今年國中畢業生升高中職錄取率達一一七%
五月份即將舉辦的第一屆會考,有二十七萬多名國中畢業生將參加,全台灣高中職共開出三十一萬八千多個招生名額,錄取率是一一七%。學校供過於求的趨勢還會愈演愈烈,隨著少子化趨勢演變,現在小四以下的孩子,未來升高中職,平均每一個人都有一.五個以上的入學機會。
|
大家覺得競爭最激烈的首善之區台北市,三年後的國中畢業生人數只剩下兩萬三千名,而公立高中職的招生名額也有兩萬多個名額。也就是說,三年後,台北市的國中畢業生幾乎是人人都有公立高中職可以選。
未來的孩子不怕沒有學校可以讀,但是最大的問題是如何選擇?因為現在的高中職樣貌早已和父母經歷過的聯考時代截然不同。
學校重洗牌,選校必知的五個改變
過去以分數決定階級的高中職生態,踏進十二年國教時代,將會重新洗牌,聯考父母們,必須認識五個重要的變化:
改變 1 明星高中社區化
關於學校排名,聯考父母必須重新認識。現在,踏出基北區,多數地區傳統的第一志願地位仍舊穩固,但是許多地區的第一志願也不再是獨尊一校,而是第一志願「群」。各縣市普遍的現象是第一志願以下,第二志願的學校都在地化、社區化。也就是說,多數地區的學生除非考上公認的第一志願學校,否則都寧願就近入學。
傳統明星高中的光環快速的消失中。以招收學術傾向精英學生為訴求的特色招生,一直在十二年國教政策形成中是爭議關鍵。但是其實今年全台特招比率不到八%,扣除藝才班、體育班和職業類科等甄選入學特招名額,考試分發學術類的特色招生名額更只有四.七九%。甚至今年初,彰化高中因為擔心特招招不滿,還向教育部申請把特招班級數從九班降為四班,但是教育部沒有核准。未來在少子化的趨勢下,明星高中的光環保存期限已經快要屆期,沒有端出實質的特色課程吸引學生,很快會被其他學校超越。
改變 2 普通高中多種樣貌
現在的高中不再只有一種樣子:國中的延伸、課程加深,將來拚大學。現在的高中分為普通高中、綜合高中、完全中學。為了因應課綱調整,將大量降低必修課的趨勢,積極的高中都已經開始投入經營課程和發展教師專業社群。許多學校開出的課程讓人驚喜。譬如,台北市的麗山高中和台中市的興大附中,都有以科學為主為特色課程。麗山高中開出「玩具中的科學」、「飛行科學與操作」的課程。高雄市的路竹高中,引進大學資源在音樂、美術和藝能等科,採中英雙語教學……
父母這一代不存在的綜合高中,則融合了高中和高職精神。高一不分流,高二分成學術性與實用性學程,性向不明的學生可選擇延後分流,增加親身體驗的機會。
完全中學則分國中部和高中部,有直升的機制,課程上也可以有六年一貫的規劃。
改變 3 職校興起
以前是考不上高中才會考慮念職校。但是這幾年職校急起直追,以最低錄取分數來比,許多地區的高職某些類科,分數都超過傳統的地區明星高中。高雄區文藻外語大學的五專精英班,錄取分數超過有指標性的明星高中高雄女中。在宜花東地區,很多普通高中預計今年招生根本用不到超額比序,幾乎是只要想念就可以進去。反而職校的某些熱門類科因申請者眾,需要超額比序。
去年兩次的選填志願試模擬初探結果,教育部統計有四二%學生傾向升高職,高於傾向升高中的三五%。台北市參與試模擬的一位高中主任驚訝的發現:「大安高工的排名,從來沒有這麼高!」
「其實,PR七十到八十成績屬於中上的學生,若對特定職業類科有興趣,念職校一定如魚得水,念得非常有成就感,」位在新北市和基隆市邊界上,今年技職繁星出了全國榜首的瑞芳高工校長林清南說。林清南自己一兒一女也都念技職學校,親身見證。
改變 4 職校升學管道暢通
高職興起的這股趨勢,背後主要是因為高職升大學的路徑已暢通無阻,被喻為升學的「第二國道」。國立科大在就業市場愈來愈受歡迎,更讓高職變得搶手。
高職生升大學可以透過技職繁星、統測及甄審等不同管道進入科大,少部分也可以報考一般大學。五專生在完成五年學業後,也可以報考二技,或插班一般大學,管道很多元。
而且擅長動手實作的學生,在技職體系的課程中更能獲得成就感,透過實習和實作參加競賽和取得證照,也能累積進入理想大學的籌碼。
改變 5 「先公後私」鐵律鬆動
愈來愈多家長考慮在中小學階段選擇私校,私校在台灣不再只是優渥家庭專屬,已經是中產家庭的選擇之一。近五年,私校中小學學生人數佔比逆勢成長。國中生每九個學生就有一個讀私校。六年一貫中學,甚至十二年一貫從小學到高中的私校愈來愈多,也讓部分升學型私立高中搶手度甚至超越公立明星高中,打破了過去考不上公立高中才選私立的鐵律。
譬如,在雲林區成績好的學生,心目中第一志願就是當地以升學著名的私立正心中學。苗栗區也因距離竹中、竹女較遠,第一志願學生會選擇私立建台中學。基北區的升學型精英私中,更是從小學入學就一位難求,自成生態。
這五個變化對家有國中小學生的父母來說非常陌生,因為升學的邏輯,和聯考世代截然不同,而且未來幾年將愈來愈明顯。家長一定要打破過去對於學校排名的迷思,採取行動重新認識學校。
五個行動認識學校、認識自己
行動 1 把握機會親自參觀學校。現在許多積極的高中職都會舉辦參訪活動。國中生可以多利用學校的安排,參訪有興趣的高中職。也可以多打聽高中職是否有舉辦開放的學校日等活動。許多縣市會舉辦高中職博覽會,也是一個認識學校的管道。長期觀察學校網站,可以掌握許多有用的訊息。
行動 2 報名學校舉辦的營隊活動。許多高職會在寒暑假舉辦多天期的體驗活動。可讓國中生更深入了解各科系的差別。細節不妨主動詢問有興趣就讀的高中職。
行動 3 請問已經就讀的親友學長意見。多多請教已經就讀過的親友或是學長姐的第一手意見,詢問課程和老師的安排是否和自己的想像類似。
行動 4 探訪參觀不同類型的學校。多看、多聽、多問,透過參觀探訪不同的學校互相比較,會更有清楚的概念。
行動 5 利用學校資源和導師、輔導老師密切互動。十二年國教政策複雜,且未來幾年應該會持續調整。有問題應該詢問導師和輔導老師意見,掌握資源和訊息的正確性。
少子化的趨勢、學校供過於求的生態,讓家長和孩子未來必然會面對更多的選擇,再也不能靠分數落點決定學校,要為孩子做好最適合的升學選擇。聯考世代的父母們,必須要和孩子重新一起學習生涯探索。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