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【聯合報╱文/朱錦華】

看電影《猩球崛起》 輕鬆學英文

1960、1970年代,美國有過一個很著名的電影系列,曾經沉寂了好久,直到近年才又再度崛起,廣受歡迎。它的最新一集《猩球崛起2:黎明的進擊》(Dawn of the Planet of the Apes),最近在台灣上映。

 

圖/擷自udnTV

1968年《浩劫餘生》 系列片經典起源

話說這個系列的起源,是1968年的一部科幻電影《浩劫餘生》(Planet of the Apes)。它改編自法國小說家皮埃‧布勒(Pierre Boulle)1963年的小說 La Planete des Singes(布勒寫過另一本曾改編成電影的著名小說《桂河大橋》)。在動物園目擊猩猩被關在籠子裡的慘淡處境,啟發了他寫出這部人類跟猴子處境易位的寓言作品。被改編成電影後,編劇洛‧薛爾林(Rod Serling)與導演法蘭克林‧沙夫納(Franklin James Schaffner)又重新加入了冷戰的元素。

影片描述以卻爾登‧希斯頓(Charlton Heston)為首的一批美國太空人有一趟出任務,經過2000年的冬眠後,太空船意外墜毀在一個陌生的星球。倖存的卻爾登‧希斯頓驚覺,這是一個被猩猩統治的星球。影片的高潮是:經過千辛萬苦逃出生天後,他在一處海邊震駭的發現,自由女神像崩倒在海灣裡。原來這個「猩球」就是地球。人類自相殘殺的結果(暗示經過核戰),地球變成了被猩猩統治。

《決戰猩球》到《猩球崛起》 改拍前傳

結局時精采的反戰意象,為《浩劫餘生》締造了不朽的科幻片經典地位,1970至1973年拍了四部續集,接著1974與1975又有兩部相關內容的電視影集推出,不過後來就沈寂了。直到2001年提姆波頓(Tim Burton)大幅度改編後重拍同名作品,即《決戰猩球》,但反應兩極。又過了十年後,才又有《猩球崛起》(Rise of the Planet of the Apes)的推出。《猩球崛起》基本上算是《浩劫餘生》的前傳,主要是敘述地球為何會變成被人猿統治的經過。這個系列很長,第二集《猩球崛起2:黎明的進擊》在今年推出,第三集目前正在籌拍中。

Ape不只是Monkey 還包含類人猿

正如星星有許多種,猩猩也有許多種。多數人普遍籠統稱這種動物為「猴子」(Monkey),其實牠們當中有許多不同的物種。以這個系列電影的關鍵字Ape為例,指的是包括黑猩猩(Chimpanzee)與大猩猩(Gorilla)在內的類人猿,特徵是除了身上有厚厚的毛髮之外,牠們的尾巴很短、甚至沒有尾巴。在血緣上也最接近人類,所以才有可能被描述成取代人類,統治地球。

Planet是行星 Star科普中等於Sun

至於Planet,指的是圍繞著太陽為中心公轉的行星,例如我們太陽系的八大行星(冥王星遭到除名)即是。

Star一般是指星星,但是在科普文章裡,Star可指「恆星」,是指那些大質量、本身會發光的電漿星體,亦稱「太陽」(Sun),天文學家說,光是銀河系裡就有2000億個恆星,宇宙裡就更不計其數了。

《猩球崛起》這個利用同音異字產生的片名,頗富趣味。而兩集電影片名裡的Rise跟Dawn,其實意思近十分相近,都是指Beginning(開始)。但Rise(崛起)有動作的意象,Dawn(黎明)則呈現出畫面,都是比Beginning更出色的用字,可見為電影取片名的人,是用過一點心思的。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金學堂英語 的頭像
    金學堂英語

    金學堂英語的部落格

    金學堂英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